天驰号

首页 > 理财知识

理财知识

人民日报勿谓言之不预,人民日报勿谓言之不预说过几次

发布时间:2024-10-13 13:00:26 理财知识

“勿谓言之不预也”,一句看似简单的古语,却在中国外交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,这一表达被多次使用,每次都蕴含着深厚的政治意义和强烈的警告意味。

1.“勿谓言之不预也”的内涵

“勿谓言之不预也”意指“事后别后悔,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”,强调将话提前讲明,以避免事后产生后悔。这种表达方式在中国外交中,往往意味着事态的严重性和警告的严肃性。

2.历史上的应用

新中国成立后,共六次对外使用“勿谓言之不预也”。第一次是在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,《人民日报》发表题为《是可忍,孰不可忍》的文章,对印度进行强烈警告。此后,这一表达在关键时刻被多次使用,展现出中国外交的坚定立场。

3.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

在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,《人民日报》发表《是可忍,孰不可忍》一文,明确表示:“勿谓言之不预。”这次使用体现了中国对印度挑衅的强烈反击决心。

4.1978年对越自卫反击战

1978年,《人民日报》再次使用“勿谓言之不预也”,针对越南的侵略行为进行警告。这次表达彰显了中国捍卫国家利益的坚定决心。

5.钓鱼岛问题上的警告

在2012年钓鱼岛问题上,《人民日报》发表微博警告:“勿谓言之不预。”这次警告表明了中国对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。

6.中美贸易战

2018年,中美贸易战爆发,《人民日报》通过微博再次发出“勿谓言之不预也”的警告。这次表达显示了中国在面临外部压力时的坚定反击态度。

7.“勿谓言之不预也”的意义

“勿谓言之不预也”作为中国外交的“黑话”,每次使用都蕴含着重要的意义。它既是行动前的最后警告,也是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严正警告。正是这种表达方式,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坚定的立场和强大的实力。

8.人民日报的“勿谓言之不预也”

在人民日报这样的中国官方媒体上使用“勿谓言之不预也”,更是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。它表明中国政府对某一问题的态度,提醒对方三思而后行。

“勿谓言之不预也”一句简单的古语,在中国外交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。它不仅是行动前的最后警告,更是中国捍卫国家利益、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宣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