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氓文化,流氓文化高雅的说法
流氓文化的演变与高雅化表达
流氓体,一种独特的网络流行语言风格,以“耍流氓”,曾经风靡一时。它起源于音乐才子高晓松的微博,一句“高筑墙,广积粮,耍流氓”引发了网友们的跟风热潮,诸如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耍流氓”、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耍流氓”等句子层出不穷。小编将探讨流氓文化的演变,以及其高雅化的表达方式。
1.流氓体的兴起与流行
流氓体的兴起与流行,源于人们对网络语言的创新需求。在网络上,人们追求个性化、幽默化的表达方式,流氓体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。高晓松的微博,以其独特的方式,将“耍流氓”这一词汇融入了网络语言,使得流氓体迅速走红。
2.“就怕流氓有文化”的警示意义
“就怕流氓有文化”这句话,实际上是对那些披着伪装、打着合法旗号行事的恶人的一种警示。这句话源自于“流氓不可怕,就怕流氓有文化”,深刻揭示了文化背景下的坏人可能带来的更大威胁。
3.文化的不同与骂人水平的差异
只不过文化程度不同,大家骂人的水平就不一样。举个例子,古代的粗俗版骂人是这样的——“饶你奸似鬼,吃了老娘的洗脚水”、“直娘贼”、“你这厮”(取自《水浒传》)。至于文化人,他们骂人通常很含蓄,没读过书的可能还以为是在夸人。
4.流氓的定义与青楼文化的关联
从有关辞典的释义来看,对流氓所下的定义大致如下:一是指居所不定之流浪者。二是指所谓的莠民。《中文大辞典》解释为:“今谓扰乱社会秩序安宁、专事不良行为者,亦曰流氓,与无赖同。”(《中文大辞典》第19册,中国文化研究所印行,第205页)。仅就这两种解释来看,其第一义与青楼文化的繁荣有关,古代青楼女子地位低下,但她们的多才多艺、花容月貌也同样不可否认。
5.“牛”的词性与文化内涵
词性属于形容词、副词,偶有用作名词。另有大量说法认为是“牛屄”的首字母缩写,因不雅,故一般用“牛”代替,并写做牛逼。也是北方方言,生活习语,略带粗口,形容对方行为上或者认识上的一种状态,多指出语者的发自内心的感叹,赞赏很厉害的意思。
6.青楼文化与“青楼”一词的起源
把妓院称为青楼,最早的来源是来自于南梁诗人刘邈的《万山见采桑人》:“娼女不胜愁,结束下青楼”,自此开始,大家都习惯用青楼来代指妓院。一旦走入青楼的女孩子们,她们的人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7.文化人耍流氓的现象
“不怕流氓有文化,就怕文化人耍流氓”这句话,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。在某些情况下,文化人也可能利用自己的知识背景和语言能力,进行不正当的行为,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。
流氓文化虽然起源于网络,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现象值得我们深思。在追求个性化和幽默化的我们也要警惕文化被滥用,保持对文化的尊重和敬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