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江红原文,满江红原文全篇
《满江红》是一首千古传颂的词作,作者岳飞以其壮怀激烈的情感,抒发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憎恨。这首词不仅体现了岳飞个人的英雄气概,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。
1.词牌名及起源
《满江红》的词牌名有多种说法,其中一种说法认为其调名源于水草,因为秋冬时节,一种生长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群体呈现一片红色,故称为“满江红”。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其调名源于江景,唐代诗人白居易在《忆江南》中有“日出江花红胜火”之句,描绘了太阳出来光照江水的美丽景象。
2.岳飞《满江红》原文
岳飞的《满江红》原文如下:“怒发冲冠,凭阑处、潇潇雨歇。抬望眼,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莫等闲、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靖康耻,犹未雪。臣子恨,何时灭。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缺。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。”
3.岳飞《满江红》的意境
《满江红》通过“怒发冲冠”、“仰天长啸”等生动的描写,展现了岳飞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。词中“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”表达了岳飞对功名利禄的淡泊,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。
4.《满江红》的历史争议
上个世纪,关于《满江红》作者是否为岳飞的问题曾引发争议。著名语言学家余嘉锡在其所著的《四库提要辨证》中提出了疑问,但并未得出明确的。
5.《满江红》的影响
《满江红》作为一首千古绝唱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它不仅激发了无数志士仁人为国家民族奋斗的勇气,也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。
6.《满江红》的艺术价值
《满江红》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。岳飞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,将情感、意境、哲理融为一体,展现了词的无限魅力。
7.《满江红》的书法艺术
《满江红》的书法艺术也备受推崇。于右任的草书手卷《岳飞满江红》被誉为书法史上的珍品,其书法功底深厚,自成一家,被誉为“草圣”。
8.《满江红》的现代传播
在现代社会,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《满江红》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变化。许多网友通过制作视频、发布文章等形式,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首千古绝唱。
《满江红》作为一首千古绝唱,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,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。它不仅展现了岳飞个人的英雄气概,也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为国家和民族奋斗。